武漢肺炎疫情:烏克蘭撤僑車輛遭遇本國隔離點居民襲擊
- 时间:
- 浏览:37362
- 来源:
<多宗在英國、韓國等國家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源頭可以追溯到新加坡。一些國家建議避免前往新加坡。 新加坡一向以來在危機管理方面備受肯定,但今次疫情中,這個細小的城市面對獨有的挑戰。樟宜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這兒每80秒便會有一班航機升降,比迪拜、紐約和舊金山的國際機場班次更密。 但現在新加坡的情形已經非常不同。航站內設置了多部熱能探測機,自動感應進出新加坡的旅客的體溫。機場員工在場檢查旅客有沒有任何咳嗽、發熱、感冒的跡象。BBC中文新型冠狀病毒專題報道新型冠狀病毒:中港澳疫情每日更新從武漢到中國 復工難題衝擊全球汽車產業鏈新加坡人寫「情書」給醫生 要愛心不要歧視國際關注中國疫情對世界經濟衝擊 新加坡保持開放邊境,與世界繼續保持聯繫度,加上主動進行檢測,令其成為中國以外,最多確診個案的地方之一。新加坡就疫情設立的跨部門應對小組組長黃循財說,「我們很脆弱,但我們會竭盡所能阻止病毒傳播。」1月中旬的一場會議當病毒來到新加坡,並不只影響這個城市,也會蔓延到世界各國。特別明顯的是,一月中旬一場在當地高檔酒店舉行的會議,最終導致全球各自確診多宗個案。超過100人參加了這場銷售會議,部分參加者來自中國。一周後,韓國、馬來西亞、英國、西班牙都發現了新冠病毒的確診個案。 圖片版權 AFP Image caption 新加坡君悅酒店一場會議,成為超級傳播的開始。 一名41人歲男子與來自中國的同事一同參與會議後,成為第一個馬來西亞人確診病例。之後,他的妹妹和妹夫都受到感染。兩名參加會議的韓國人同樣在回國後確診。新加坡則錄得三宗個案,分別是兩個新加坡國民和一名永久居民。英國國民史蒂夫·沃爾什(Steve Walse)同樣在這場會議上,他被稱為「超級傳播者」。 會議結束後,他在返回英國前,先到法國一個滑雪場度假。這所滑雪場上有另外11人確診,相信是被他感染,那11人分別有5人來自英國、5人來自法國、1人來自西班牙馬略卡島。這場會議顯示,新加坡如何成為病毒的超導體。令人擔憂的是,這不單是一場會議。新加坡具有傳播病毒的風險正因為這裏是商業會議和國際旅客的重要目的地。「要謹記,我們是開放經濟體,也是國際運輸中心,」黃循財說,「所以我們要盡全力壓止病毒擴散,以非常開放的態度公開資訊,亦與外國的衛生部門緊密合作。」這個城市與中國生意也有緊密的聯繫,中國旅客是新加坡入境外籍旅客中比例最多。在2019年, 3.62億名中國旅客到訪新加坡。香港受到反政府抗議影響,中國旅客數字下跌,很多人選擇前往新加坡度過春節,正是病毒爆發期。在國內,新加坡亦採取了一些極端措施抗疫,因為很快就意識到,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病毒擴散帶來的問題。目前確診50宗確診個案中,有8宗仍然查不到來源,亦沒有與來自武漢的旅客接觸,這令人份外關注,因為這意呼著,有些潛在個案正在國內傳播病毒。新加坡落實了一個高度複雜的接觸者追蹤機制,去尋找每一個曾經與確診患者接觸的人,讓他們接受隔離或監測。新加坡是繼朝鮮和俄羅斯後第三個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關」,限制任何14日內曾到訪中國大陸的人入境新加坡,即使他們有工作簽證,或居留權。外籍員工一旦被發現違反隔離規定,將會被取消工作簽證,永久不能在新加坡工作,其僱主也將在兩年內被禁止聘請外國人。這種零容忍的政策令許多新加坡人感到安心。新加坡向超過100萬個家庭派發口罩,政府透過WhatsApp群組發佈資訊,國民如果登記了,可以每日知到疫情發展。新加坡當局亦指示大學把宿舍空置,變成隔離中心,行動之迅速令不少學生驚訝。雖然這些措施得到國際衛生專家的認同,但新加坡人並不完全相信政府傳達的訊息。 圖片版權 Reuters Image caption 新加坡早前出現搶購潮。 社交媒體的留言顯示,很多新加坡人不相信政府的建議,例如網民認為,政府建議國民只是不適的時候戴口罩,其實是因為口罩不足。許多人投訴新加坡沒有更早向中國封關。上周當局提升衛生警示級別,顯示這個病傳播嚴重,很多新加坡人到超級市場買米、速食麵和廁紙,擔心這個城市會封鎖。總理李顯龍之後發佈錄像講話,強調物資充足,呼籲民眾不用恐慌,這場搶購潮才得以紓緩。新加坡能夠作出這種程度的管控,是因為在制定政策上採取中央集權制以及執政黨在國會佔絶大多數。在公眾領域上有關病毒的發言,受到嚴格的限制,國家採取了反假新聞的法例,去壓制假資訊的傳播。從非典教訓中學習然而,新加坡能夠迅速實行抗疫措施,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是一個小城市,亦早有預備方案,因為在2002至2003年,新加坡也從非典(SARS,又運作沙士,新加坡官方稱作沙斯)取得了深刻的教訓。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說,「你今天見到同事去吃午飯,但過幾日,你發現他進了重症監護室(深切治療部,ICU),更壞的情況是離世。」梁浩楠當年在前線治療非典病人時,也不幸受到感染,「這令新加坡人感受到恐懼和創傷」。當年新加坡錄得238人感染非染,當中33人死亡。「我們是這麼不堪一擊,一來國家小,二來與世界各地均接觸頻繁。」「中國或其他地方出現疫情,不久新加坡就會出現,所謂遏制疫情是不現實的,我也不相信中國能夠有能力控制疫情。」「我相信病毒出現後會逐步弱化,就好像普通感冒,這將會是這次病毒的最終結果。」新加坡別無選擇,只有更透明和警惕地抗疫。因為這個國家在經濟、食品、生命鏈上都是依靠其他國家。它憑借嚴格的措施可以撐過非典,但過去十年,新加坡更加融入國際經濟,和中國也有更密切的關係,意味著這次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武漢肺炎疫情讓英國比斯特購物村「大傷元氣」
當全球關注新冠病毒疫情之際,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正在亞太地區進行演習。第七艦隊3月23日在其臉書稱,導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3月在執行印太安全任務時曾發射「標凖二型」中程導彈。 同一天,中國海軍也在官方微博發佈近日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畫面,還擊美方的意味濃厚。台灣媒體高度關注美國的軍事行動,當地多個報道稱「美軍在南海發射飛彈」,但第七艦隊隨後更新發文,指出演習地點為「菲律賓海」,因此並非南海。 更早前,美國媒體曾報道,美軍艦隊3月中旬曾多次進入南海,還與美軍其他艦艇開展聯合行動。巧合的是,中國近期也在南海島礁啟用綜合研究中心。新冠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中美在南海、亞太區域動作頻頻。專家分析認為,兩國都在傳達相同的訊息,就是在關注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雙方在軍事上也都已做好充分凖備。美軍罕見發射實彈就在美國深陷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之苦的時候,美國印太司令部屬下的海軍第七艦隊3月23日在其官方臉書稱,近日在執行印太安全任務時,進行實彈演習,並發射一枚導彈。 跳過 Facebook 帖子 用戶名 U.S. 7th Fleet The Arleigh Burke-class guided-missile destroyer USS Barry - DDG 52 launched a missile during a live-fire exercise and...Posted by U.S. 7th Fleet onSunday, 22 March 2020 結尾 Facebook 帖子 用戶名 U.S. 7th Fleet 台灣多個媒體在第一時間大篇幅報道,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在臉書發文稱,這應該是「美軍首次在南海發射飛彈,是件嚴肅的事」。武漢肺炎疫情:分析中美背後的政治角力疫情期間中國軍機連續繞台灣飛行 對內對外政治「示警」中國戰機飛越台海「中線」背後的中美台角力不過,美軍第七艦隊在大約數個小時後,更新該圖片敘述,稱發射地點是「菲律賓海」而非菲律賓西邊的南中國海,且發射時間為3月19日,隨後台灣立委王定宇也更正文章。中國媒體《環球時報》3月24日指出,美軍並未在南海發射導彈,而是在菲律賓海發射導彈,並引用匿名專家稱一些台媒「反應過度,再次顯示出一貫的挾洋自重的嘴臉」。專家稱,美軍發射導彈的地點在哪裏很重要,是南海或菲律賓海差距很大。因為如果在是菲律賓海演習和發導彈,相對沒有爭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法教授唐納德·羅斯維爾(Donald R Rothwell)告訴BBC中文,據他了解,美軍若真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發射導彈,「會是極為少見的事」。他強調,菲律賓在軍事上依賴美國,也與美國靠攏,美國在菲律賓海進行導彈發射,是與菲律賓合作,因此在他看來,就沒有什麼問題。 向北京釋放訊息雖然美軍並不是在南海發射導彈,但多名專家認為,美軍在菲律賓海進行實彈射擊演習亦並不常見,明顯是要向中國傳達「軍備充足」的信息。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朱志群(Zhiqun Zhu)認為,美軍在西菲律賓海演習,可能是要向中國發出信號,要求美國認真對待印太安全,這也顯示南海緊張情勢正在加劇。朱志群對BBC中文解釋說,中美兩方近來軍事動作頻頻,是想傳達一種信息,「即使我們專注控制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但同時也已經為軍事衝突做好凖備」。台灣官方曾指出,2月9日至10日,中國解放軍24小時內連續派出轟6及殲11等軍機執行「遠海長航訓練」繞台灣島嶼飛行,並於10日短暫逾越海峽中線。 圖片版權 Pentagon Image caption 殲11B資料圖 香港城市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湯普森(Mark Thompson)也持類似看法,他向BBC中文指出,南海長期是中美兩國在軍事能力上競逐的區域,因此美軍在臉書上發佈演習、發射導彈的照片是要展現其軍事科技實力。湯普森補充說,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中美兩國也都希望能展現軍事實力,借此透露軍備充分的信息。當被問及特朗普是否是借此轉移大眾對疫情的關注時,朱志群說,他並不認為發射導彈是為了轉移焦點。他說:「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在乎南中國海發生什麼事,因此,若特朗普試圖將大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南海,將會適得其反。」美軍艦隊在菲律賓發射導彈的信息,並未出現在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這也印證了朱志群的說法。《南華早報》則引述軍事專家說法稱,美軍在菲律賓海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可以被視為「對解放軍的警告」。北京軍事專家周晨鳴向媒體指出,這種演習並不常見,認為美軍擔心中國可能將導彈作為兩國區域軍事衝突的王牌。因此第七艦隊希望警告北京:「他們可以攔截來自中國的導彈。」在第七艦隊發出3月19日在菲律賓海發射導彈的照片前,根據媒體報道,美國太平洋艦隊15日發出聲明稱,美國海軍以「羅斯福」號為主的第9航母打擊大隊,3月15日在南海海域航行,並與美國海軍的「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展開聯合訓練。當時,中國《環球網》官媒稱,這是美國海軍在南海「秀肌肉」的挑釁行為。 圖片版權 U.S. Pacific Fleet TWITTER Image caption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社交媒體推特公布,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LHA-6)與「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LCS-10)3月13日在南海執行任務 顯然,在疫情發生後,中美兩國正在爭取國際領導地位。BBC外交事務記者喬納森‧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分析,隨著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來襲,中美關係已經處於低潮,即使簽訂階段性貿易協議,也難以緩和雙方的經貿緊張關係。他並表示,中國和美國在重新布防,為亞太地區未來的潛在衝突進行公開凖備。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美中雙邊持續在交鋒,演習可能早已規劃,過去可能不發佈演習的訊息,現在則透過新聞發佈,讓演練更具曝光度及討論度。中國在南海設科研中心無獨有偶,美國海軍3月23日在其臉書表示發射導彈後,同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多張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照片。 圖片版權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WEIBO Image caption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官方微博,發佈多張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照片。 另外,中國近期也在南海島礁啟用綜合研究中心。中國媒體報道,近期啟用位於南海的永暑站、渚碧站,是島礁綜合研究中心美濟園區的兩個分站,目的是實現熱帶海洋環境的深遠海生態、地質、環境等觀測及實驗能力。此消息在菲律賓引發高度關注,當地多個媒體強調,中國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仍在南海有所動作,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主權上長期存有爭議,因此中國此時在南海有動作引發當地許多網友的不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