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李文亮事件後 更多「吹哨人」遭中國當局打壓
- 时间:
- 浏览:64835
- 来源:
<倫敦中國城周日用餐時間,中餐館裏通常都是座無虛席。但現在卻是異常的安靜,儘管外面街道上仍然懸掛著慶祝農曆新年的喜慶大紅燈籠。 中國城中餐館錦里(Jinli)的老闆馬先生(音譯,Martin Ma)告訴BBC記者,現在生意很難做。雖然一周前,倫敦中國城還在歡天喜地地慶祝中國農曆新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但現在的景象已經大相徑庭。 人們似乎對中餐已經沒有胃口。動物傳人疫情不斷發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武漢武漢肺炎:病毒到底如何影響你的身體?對比SARS,武漢武漢肺炎對中國經濟的三個潛在衝擊武漢武漢肺炎:美國關閉邊界引發中國政府批評中餐館生意慘淡上周五(1月31日)英國確認了兩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消息一公布,馬先生的餐館立即就收到取消訂餐的電話。有些食客直言不諱地表示,擔心病毒傳染是他們取消訂餐的原因。錦里共有4家連鎖餐廳,其中,兩家在倫敦的中國城,一家在倫敦西北的阿克斯布里奇(Uxbridge),還有一家在伯明翰。四家餐廳的訂餐銳減了50%,其中,馬先生估計僅旗艦店一家在周末的營業額就損失了一萬五千鎊。而在這之前,要想到錦里用餐需要提前預訂,餐館的門前總是排著長隊。而現在,即使是在用餐高峰時間,餐館裏也是空空蕩蕩的。 Image caption 錦里共有4家連鎖餐廳,其中,兩家在倫敦的中國城。 馬先生無奈的解釋說,有一位中國遊客特意選擇來錦里用餐,就是因為看到裏面沒什麼人,覺得這裏更「安全」。 錦里餐館的中國員工凡是剛從大陸回來的,先在家至少隔離14天。餐館到處可見殺菌清潔劑,但這不足以緩解人們對武漢肺炎病毒的恐懼。 倫敦中國城爵祿街另一家中餐館的老闆表示,他們餐館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這位不想透露姓名的中餐館老闆表示,人們害怕,都不想來。在中國城主街上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遊客在拍照中國城的牌樓。 該老闆說,他本人倒沒有經歷任何敵意。但知道許多人有,例如,在地鐵上,當有人看到中國人在附近時,會站起來換座位。有父母也會告訴小孩離「外國人」遠點。香港醫護人員罷工 要求「封關」防武漢肺炎擴散武漢「速成」醫院啟用 「中國速度」接受考驗不搭專機返台 專訪堅持留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在新龍鳳大酒樓,經理凱西(Cathy)似乎更加樂觀。她告訴BBC記者,他們大多數食客是當地的老顧客,沒什麼問題。 然而,馬老闆認為至少要一個月中國餐館的生意才能恢復正常。並沒有任何證據或健康警告顯示,吃中餐可能有傳染病毒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說,該病毒主要通過與感染者接觸傳播,並說該病毒可能在物體表面上存活數小時。隱性歧視 圖片版權 SHARRON GOODYEAR Image caption 安傑拉說,中國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往往比較微妙和隱蔽。 受到病毒影響的不僅是中國城的餐館。在英國生活的一些華人也表示,他們成為種族歧視言論的目標。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博士生安傑拉·陳(音譯Angela Chan)說,她在倫敦的一個地鐵站等地鐵時聽到一名男子用說唱音樂的形式諷刺中國人,其中用了冠狀病毒、瞇縫眼和中國謊言這樣的字眼。安傑拉說,中國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往往比較微妙和隱蔽。她還表示,武漢武漢肺炎爆發後,可以感受到人們開始「指責」中國的一些不潔飲食文化是導致新病毒爆發的原因。安傑拉補充說,這固然與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對一個社區的恐懼有關,但也跟中國的崛起有關。歧視無處不在 圖片版權 LUCY LI Image caption 露西是英國的第二代移民。 35歲的露西·李(Lucy Li)是倫敦的一名兒科護士。她11歲的女兒上周告訴她,學校裏的同學相互轉告說:「別接近中國人,因為他們有病毒生病了」。露西的父母1960年代移民英國,露西已經是第二代移民。但當她去看家庭醫生咳嗽兩聲後,注意到旁邊的人馬上自動走開了。她表示,自己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能夠理解公眾的擔憂。但是,她說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誤導的信息,結果使在英國的華人成為了種族歧視和偏見的對象。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中國社區也表示,不幸的是自從武漢病毒疫情擴散以來,英國華人所受到的種族歧視也隨之增加。「停止吃狗肉」 圖片版權 SAM PHAN Image caption 潘先生說,武漢病毒的爆發也突出了東亞人所面臨的種族歧視。 23歲的潘先生(音譯,Sam Phan)是自由記者,他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說,武漢病毒的爆發也突出了東亞人所面臨的種族歧視。他在英國《衛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陳述了他所聽到的一些針對所有東亞人的一些固有偏見,好像他們都有病毒風險一樣。他告訴BBC,有些人把病毒看作是「中國人的病毒」,於是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人和東亞人的恐懼感。 潘先生表示,這讓人感覺很不好,好像你讓人噁心一樣。當他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他收到了一些種族歧視性語言的評論,建議他應該停止吃狗肉。對此,他回應說:「首先,沒有英國華人吃狗肉,我們也像其他人一樣吃魚和薯條。」同時,他還表示,東亞人受到的歧視往往被忽略,因為沒有太多人為此而發聲。但他最後補充說,他為最終看到英國報紙的頭條開始談論針對中國人所受到的種族歧視而感到「特別高興」。>武漢武漢肺炎:十天「速成」火神山醫院啟用
當全球關注新冠病毒疫情之際,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正在亞太地區進行演習。第七艦隊3月23日在其臉書稱,導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3月在執行印太安全任務時曾發射「標凖二型」中程導彈。 同一天,中國海軍也在官方微博發佈近日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畫面,還擊美方的意味濃厚。台灣媒體高度關注美國的軍事行動,當地多個報道稱「美軍在南海發射飛彈」,但第七艦隊隨後更新發文,指出演習地點為「菲律賓海」,因此並非南海。 更早前,美國媒體曾報道,美軍艦隊3月中旬曾多次進入南海,還與美軍其他艦艇開展聯合行動。巧合的是,中國近期也在南海島礁啟用綜合研究中心。新冠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中美在南海、亞太區域動作頻頻。專家分析認為,兩國都在傳達相同的訊息,就是在關注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雙方在軍事上也都已做好充分凖備。美軍罕見發射實彈就在美國深陷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之苦的時候,美國印太司令部屬下的海軍第七艦隊3月23日在其官方臉書稱,近日在執行印太安全任務時,進行實彈演習,並發射一枚導彈。 跳過 Facebook 帖子 用戶名 U.S. 7th Fleet The Arleigh Burke-class guided-missile destroyer USS Barry - DDG 52 launched a missile during a live-fire exercise and...Posted by U.S. 7th Fleet onSunday, 22 March 2020 結尾 Facebook 帖子 用戶名 U.S. 7th Fleet 台灣多個媒體在第一時間大篇幅報道,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在臉書發文稱,這應該是「美軍首次在南海發射飛彈,是件嚴肅的事」。武漢肺炎疫情:分析中美背後的政治角力疫情期間中國軍機連續繞台灣飛行 對內對外政治「示警」中國戰機飛越台海「中線」背後的中美台角力不過,美軍第七艦隊在大約數個小時後,更新該圖片敘述,稱發射地點是「菲律賓海」而非菲律賓西邊的南中國海,且發射時間為3月19日,隨後台灣立委王定宇也更正文章。中國媒體《環球時報》3月24日指出,美軍並未在南海發射導彈,而是在菲律賓海發射導彈,並引用匿名專家稱一些台媒「反應過度,再次顯示出一貫的挾洋自重的嘴臉」。專家稱,美軍發射導彈的地點在哪裏很重要,是南海或菲律賓海差距很大。因為如果在是菲律賓海演習和發導彈,相對沒有爭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法教授唐納德·羅斯維爾(Donald R Rothwell)告訴BBC中文,據他了解,美軍若真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海發射導彈,「會是極為少見的事」。他強調,菲律賓在軍事上依賴美國,也與美國靠攏,美國在菲律賓海進行導彈發射,是與菲律賓合作,因此在他看來,就沒有什麼問題。 向北京釋放訊息雖然美軍並不是在南海發射導彈,但多名專家認為,美軍在菲律賓海進行實彈射擊演習亦並不常見,明顯是要向中國傳達「軍備充足」的信息。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朱志群(Zhiqun Zhu)認為,美軍在西菲律賓海演習,可能是要向中國發出信號,要求美國認真對待印太安全,這也顯示南海緊張情勢正在加劇。朱志群對BBC中文解釋說,中美兩方近來軍事動作頻頻,是想傳達一種信息,「即使我們專注控制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但同時也已經為軍事衝突做好凖備」。台灣官方曾指出,2月9日至10日,中國解放軍24小時內連續派出轟6及殲11等軍機執行「遠海長航訓練」繞台灣島嶼飛行,並於10日短暫逾越海峽中線。 圖片版權 Pentagon Image caption 殲11B資料圖 香港城市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湯普森(Mark Thompson)也持類似看法,他向BBC中文指出,南海長期是中美兩國在軍事能力上競逐的區域,因此美軍在臉書上發佈演習、發射導彈的照片是要展現其軍事科技實力。湯普森補充說,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中美兩國也都希望能展現軍事實力,借此透露軍備充分的信息。當被問及特朗普是否是借此轉移大眾對疫情的關注時,朱志群說,他並不認為發射導彈是為了轉移焦點。他說:「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在乎南中國海發生什麼事,因此,若特朗普試圖將大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南海,將會適得其反。」美軍艦隊在菲律賓發射導彈的信息,並未出現在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中,這也印證了朱志群的說法。《南華早報》則引述軍事專家說法稱,美軍在菲律賓海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可以被視為「對解放軍的警告」。北京軍事專家周晨鳴向媒體指出,這種演習並不常見,認為美軍擔心中國可能將導彈作為兩國區域軍事衝突的王牌。因此第七艦隊希望警告北京:「他們可以攔截來自中國的導彈。」在第七艦隊發出3月19日在菲律賓海發射導彈的照片前,根據媒體報道,美國太平洋艦隊15日發出聲明稱,美國海軍以「羅斯福」號為主的第9航母打擊大隊,3月15日在南海海域航行,並與美國海軍的「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展開聯合訓練。當時,中國《環球網》官媒稱,這是美國海軍在南海「秀肌肉」的挑釁行為。 圖片版權 U.S. Pacific Fleet TWITTER Image caption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社交媒體推特公布,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LHA-6)與「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LCS-10)3月13日在南海執行任務 顯然,在疫情發生後,中美兩國正在爭取國際領導地位。BBC外交事務記者喬納森‧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分析,隨著新冠武漢肺炎疫情來襲,中美關係已經處於低潮,即使簽訂階段性貿易協議,也難以緩和雙方的經貿緊張關係。他並表示,中國和美國在重新布防,為亞太地區未來的潛在衝突進行公開凖備。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指出,美中雙邊持續在交鋒,演習可能早已規劃,過去可能不發佈演習的訊息,現在則透過新聞發佈,讓演練更具曝光度及討論度。中國在南海設科研中心無獨有偶,美國海軍3月23日在其臉書表示發射導彈後,同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在其官方微博,發佈多張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照片。 圖片版權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WEIBO Image caption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官方微博,發佈多張在南海某海域上空展開協同反潛訓練的照片。 另外,中國近期也在南海島礁啟用綜合研究中心。中國媒體報道,近期啟用位於南海的永暑站、渚碧站,是島礁綜合研究中心美濟園區的兩個分站,目的是實現熱帶海洋環境的深遠海生態、地質、環境等觀測及實驗能力。此消息在菲律賓引發高度關注,當地多個媒體強調,中國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同時,仍在南海有所動作,因為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主權上長期存有爭議,因此中國此時在南海有動作引發當地許多網友的不滿。
猜你喜欢